close

 20140331箏箏啃食鳳梨  

會出現在我診間的小朋友,大部分求診原因是情緒或者行為障礙,當然也有一些是發展遲緩、溝通或者社交障礙,但甄甄(化名)的情況顯然比較特別。

 

她的媽媽表示,這個7歲小女孩是左撇子,但是學齡前的主要照顧者--奶奶不喜歡她慣用「壞手(台語)」,如果用左手拿筷子或者寫字,甄甄總是會被念,甚至還會遭到體罰。甄甄為此常常表示不喜歡和奶奶住,但直到這兩年爸爸媽媽才帶著她和哥哥搬離開爺爺奶奶家。不知道是否因為怕再被體罰,現在的甄甄兩隻手都會用筷子以及寫字,當然,在奶奶面前還是刻意用右手。甄甄的媽媽表示不贊成「矯正」左撇子,當看到甄甄小學一年級的月考成績常常慘不忍睹,不免對於婆家過去一直要改孩子的慣用手頗有微詞,認為是孩子是被婆婆改笨了。

 

在診間我通常喜歡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畫畫,剛好甄甄也喜歡,很明顯地看出她用左手畫畫時,運筆流暢而且內容生動,改用右手時還是畫得不差,但思索運筆的時間比較長,而且繪圖品質下降。另外,無論使用左右手,我還觀察到了這個孩子常常出神而中斷手頭的工作,而且即使當著醫師和媽媽面前,還是恍如充耳不聞,而且即使改回左手,構圖品質隨著時間過去愈見草率粗糙。加上媽媽提供的資訊--甄甄的書包和房間常常相當凌亂,不是忘記將學校的運動服帶回家,就是常弄丟筆、書本或者悠遊卡。其後老師的補充讓我確認了甄甄的注意力和同儕相較顯著不集中,持續度也差,符合注意力不足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的診斷。

 

經過適當的處方以及行為技巧,這個有著晶瑩大眼睛的小美女的學習跟上了進度,她的奶奶也總算「沉冤得雪」,更令人高興的是,甄甄從此可以隨時用左手做她想做的任何事,再也不會有人要她改用右手了。

 


 

雖然有相當比例的專家,包含知名的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權威Russel Barkley並不贊同改孩子的慣用手,但是在我們所生長的社會以及其他的文明,「矯正」左撇子的文化還是屢見不鮮(Perelle & Ehrman, 1994),也因此世界各國不乏用右手寫字/拿餐具的左撇子/左利者,甚至許久前曾經聽過非洲某部落只要是左撇子就不得繼任酋長的傳聞。

 

剛好筆者之前對這個議題很有興趣,曾經搜尋了一些文獻,在功能性腦部造影尚未出現以前,還真有文獻認為左撇子的精神病理現象機率比較高,但後來的大規模功能性腦部造影研究並不支持這樣的說法。而且就既有文獻資料也無法佐證左撇子不使用「壞手」就比較不會得到精神疾患。流行病學的研究認為左撇子似乎比較「短命」(雖然1994年的British Medical Journal嚴格駁斥此論點),但到底是因為生理因素、功能因素或者社會因素,例如大部分的設施專為右撇子設計等等,至今仍莫衷一是。至於在職業運動界有一些比較侷限的研究,Lawler & Lawler 2011年針對職籃選手的調查發現,職籃選手的左撇子比例(5.1%)顯著低於盛行率的11%,但是生涯數據以及職業年限顯著較右撇子來得好。

 
既然左撇子先天上好像沒有特別糟糕,何必需要改慣用手?只是這個世界可能有成千上億的左撇子已經被「矯正」過,他/她們改了慣用手後又是如何?

 

使用"hand preference"以及"change"這兩個關鍵詞尋找,大致上的共識看起來會在書寫以及動作行為上有些負面的影響,但不表示嚴重到必須制定嚴禁變更小朋友慣用手的法規。看起來運動選手在這方面的影響比較小,而且專業等級越高的選手在變換慣用手的技巧似乎更好,但「變換」慣用手也不表示就是前述的「更改」慣用手。提一個自願改成左撇子的案例--前奧運桌球金牌得主陳靜小姐,她是青少年期後才開始改用左手,看起來改變慣用手對她似乎沒甚麼壞的影響,但這是個案,不可視為通則,我們在解讀既有與慣用手相關的資料時也必須更為謹慎。

 

最後,回歸個人意見,上天既然允許左撇子與右撇子同時存在這個世界,就應該彼此尊重,而且適性發展,所謂的「矯正」也許只是因為大多數的人使用右手,所以要求看起來與眾不同的左撇子放棄自己成為少數的機會吧!而且變更慣用手的過程往往容易出現焦慮與挫折,甚至衝突,所以改慣用手應該是不必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umiPsyCli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