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某報體育版報導某台灣職棒總教練易暴怒,網路出現黑函云云。記得同一名總教練前幾年還曾因毆打子弟兵上過新聞呢!「衝動控制不佳」以及「職業棒球」這兩個名詞湊在一起,讓我想到傑克‧尼柯遜和亞當‧山德勒兩大影星聯合主演的「抓狂管訓班(Anger Management)」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部片的譯名,因為「管訓班」一詞認定參與的學員必然犯罪或者做了其他錯事,或許故事中的男主角是因為法院判決才去接受課程,但並不是只有犯罪者才適用,只要衝動控制不佳,容易暴怒的人應該都有可能需要「憤怒情緒管理」。

 

衝動控制不佳的原因很多:注意力不足暨過動症、陣發性暴怒症、人格障礙、情緒障礙、精神病、酒精或非法藥物濫用、腦傷以及一部分的遲緩/自閉人士等。當然,「憤怒情緒管理」是一門結合認知、行為以及心理治療的課程,需要一定程度的心智能力和身體健康,無立即自傷傷人之虞,倘若是情緒障礙或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先接受包括藥物在內的專業治療,達到症狀緩解才適合參與。

 

雖然台灣的治療環境並沒有像電影提到的那麼系統化且齊全,但是現有的個別治療甚至團體治療還是多少有些用武之地。在個別治療方面,衝動控制障礙學員容易「看到黑影就開槍」,所以要做(to do)比不要做(not to do)的訊息更容易被接收,這也是直接了當的攻擊行為比起需要花腦筋思考的協調溝通出現機率高的原因。尋找除了攻擊以外可以立即執行的行為,並且得到成功的正向經驗,例如本來會爆發10次,但最近已經可以減少到3次以內,學員才會有動機和信心繼續執行。或許有時還是需要藥物的輔助,但現今的資訊支持合併治療的效果比單一治療來得好。

 

至於團體治療也是相當重要的,除了情感支持與心得分享,衝動控制障礙者常常遇到的困擾是社交能力的缺乏。有些課程例如「說好話時間」,除了訓練適當的表達技巧,也有助於培養對同儕和自己的觀察能力;「漸進式肌肉放鬆」的練習過程,如果有同儕間的觀摩與提醒,對課程的理解與實踐遠勝過個別行為治療。既然是團體治療,自然免不了合作,學習如何和比自己優秀、伯仲之間乃至於能力不如自己的同儕一起分享成功,或者面對失敗,也是情緒管理的精髓之一。

 

可惜的是近年來台灣的精神專業工作者因為醫院評鑑以及偏頗的健保給付,不少人淪為只會開藥的看診機器,或者只能埋首於文書作業,忘了自己亦有非藥物治療的專業知能。加上大部分地區的民風對精神科仍有成見,使得個別治療的資源寡而不均,團體治療尤其欠缺,阻絕了不少衝動控制障礙者求助的管道。幸而近來許多同業紛紛走出象牙塔,為社區提供就近的精神醫療管道,或可多加利用,也期許能和民眾一起,做好自己情緒的管理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umiPsyCli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