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6金頭腦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糾正,但是基於想帶給大家正確知識
的心意,覺得沒有從實招來是不對的,也對於傳播錯誤的訊息感到不安。

 
先前在金頭腦第186集曾經提過的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其實我在講述年代時發生張冠李戴的口誤。李奧肯納醫師記錄自閉症的年代其實是1943年,隔年,也就是1944年漢斯亞斯伯格醫師才紀錄了亞斯伯格症個案。然而,因為亞斯伯格醫師的研究雖然在德語系學術界頗受肯定,但知名度遠遠不及使用英語的肯納醫師。直到1980年代羅娜溫恩醫師將之翻譯並且引入英語系世界,才讓亞斯伯格症獲得重視。

 
其他非典型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的差別,在於後者的想像力,特別是寓意(signify)能力比前者高出許多,這也可能是亞斯伯格症患者為何語言能力比前者好的原因。但不表示自閉症患者的講話量一定比亞斯伯格症患者來得少,診斷上的不易困擾了許多專業人士以及家屬。在最新版的診斷準則DSM-5將所有類型的自閉症包含亞斯伯格症在內全部歸納到泛自閉症(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大傘下。

 
除了先前曾在節目上公開表示自己是亞斯伯格症的潘儒鋒同學以外,其實金頭腦歷來出現過好幾位同樣有亞斯伯格症的參賽選手,而且他(她)們的優異表現讓人印象深刻。所以,在臨床工作上,我會比較喜歡用「學者症候群」的別稱,除了減少標籤效應,也可以讓個案和家屬更加肯定自己的特質,增強自信心呢。

 
最後,跟大家分享個小知識,第一位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患者,也就是李奧肯納醫師個案報告的小朋友,直到2010年代還在世喔!他不但有高學歷,而且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不過至今仍是獨居,而且沒甚麼穩定的人際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umiPsyCli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