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作於2007年1月,改寫於2012年9月※

 

曾經在緯來日本台播映,因為廣告逗趣,人物描寫鮮明而受到關注的日劇「熟男不結婚」(原名:不結婚的男人;其後亦被改編為韓劇)劇中男主角桑野信介在阿部寬精湛的演技詮釋下,無疑是劇中最令人注目的焦點,但個人認為「熟」劇編劇的細心到了超乎一般日劇的程度,因為男主角桑野信介的言詞和情感表達不適當以及孤僻的特色和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個案的相似度相當地高,姑且為文發表想法。

先來講個古吧!

1944年,維也納醫師漢斯‧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發現一群以男孩為主的個案呈現顯著而特定的能力與行為模式,包括缺乏同理心、缺乏社交與建立友誼的能力、單向溝通、強烈而狹隘的嗜好以及動作不靈活等。但因為亞斯伯格氏為小兒科醫師而非精神科醫師,發表文獻的研究個案數偏低,描述精確性與概念性不及同一年代建立自閉症診斷準則的精神科醫師李奧‧肯納(Leo Kanner)氏,因此其研究在當代並未獲得重視。

到了1981年,英國籍醫師羅娜‧溫恩(Lorna Wing)整理、發表臨床個案,並引用亞斯伯格症一詞,才引起西方醫學界的關注,但研究報告的大量出現是在1990年代以後的事。至今羅娜‧溫恩醫師在自閉症相關疾患診斷準則的編訂上仍然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精神科診斷常用的美國精神醫學會(APA)的DSM-IV-TR裡,亞斯伯格症的診斷準則如下:

社交互動「質」的障礙,至少符合下列其中兩項:
(1)多種用以調節社交互動的非口語行為明顯運用缺失,如注視、臉部表情、身體動作與手勢。
(2)無法發展出符合其發展水準的適當同儕關係。
(3)缺少主動尋求和其他人分享快樂、興趣或成就(如缺少炫耀、提出或向其他人指出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行為。
(4)缺少社交或情緒的回應。

侷限、重複與刻板形式的行為、興趣與活動,至少符合下列其中一項:
(1)沈迷或專注一種或以上的刻板或侷限形式的嗜好其強度或重點異於常人。
(2)明顯地對特定、非功能性的常規或儀式不變地固著。
(3)刻板而重複的動作舉止(如揮動或扭手和手指,或複雜的全身動作)。
(4)持續沈迷於物體的某部分。

 

還記得嗎?當年亞斯伯格醫師曾提到他的「孩子們」有動作不靈活的表現,DSM-IV-TR並未將這種症狀列為診斷準則之一,但是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診斷準則ICD-10則將此症狀列為診斷準則。 


當然,不但要符合上述的診斷準則,而且還要顯著地影響到社交、工作或家庭等等功能。目前的觀念認為這是非典型自閉症的一種,但和傳統定義的自閉症不同,為獨立的診斷。典型自閉症患者通常在語言上的缺損更為明顯,不但發展遲緩,日後在接受以及表達也有困難,然而,相當數量的亞斯伯格症患者其語言發展並未遲緩,也因此難以在學齡前確定診斷,但近來研究顯示後者或許在量的發展上未顯著遲緩,但對語義的理解以及詮釋可能不合文法或社會常情,有些個案甚至因為特有的說話方式--例如學究式語法而遭到取笑或排擠,也因此更易肇生人際衝突與溝通困難。

 

在此,筆者還是得要提醒,亞斯伯格症只是非典型自閉症的其中一種,並不是說非典型自閉症一概叫作亞斯伯格症。同樣的,有相當口語能力的自閉症患者也並不表示一定就是亞斯伯格症。但無論是何種類型的自閉症,智能、溝通表達以及社交能力的良窳,對於評估患者的預後都相當重要。


編劇在桑野信介的行為表現之描述簡直像是對著診斷準則安排出來的,例如無法適切地表達自己的喜悅、感激與期望;講話不會考慮當時的人事地物情境,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喜歡獨處勝過於和許多人在一起,對特別的嗜好著迷(如看完四十八部寅次郎電影,對內容如數家珍;講起典故、煙火等嗜好滔滔不絕;注重細節勝於整體,如看和果子師傅切糖看得津津有味,還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等等)。單就看熱鬧的心態來看這齣日劇已經十分有趣,倘若對亞斯伯格症有更多的瞭解,想必更是妙趣橫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umiPsyClin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